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建成了中国特色学生资助体系,兑现了党和政府“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庄严承诺。
我校环境与资源学院本科生唐文丽同学,从小学到大学一直受到国家助学金的资助,她的故事以及我校资助工作情况被《桂林晚报》报道。
(报道截图)
以下是报道全文
(近日,在大学校园里的唐文丽)
(唐文丽家住过的老房子)
(唐文丽家的新房子内景)
(唐文丽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勤工俭学)
(唐文丽在学校做实验)
■背景资料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建成了中国特色学生资助体系,兑现了党和政府“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庄严承诺。
来自教育部的消息显示,十年来,国家建立实施学前教育资助制度,为小学生免费配发汉语字典,免除普通高中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杂费,新设立中职国家奖学金、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业奖学金,启动高校新生入学资助项目,出台高校学生应征入伍服兵役国家资助办法、直招士官国家资助政策等,填补了资助领域的多项空白。
十年来,实现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全面实行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一补”范围从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扩大到非寄宿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范围实现原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覆盖,扩大中职免学费、高职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覆盖面,增加本专科生国家奖学金名额,完善退役士兵教育资助政策,将预科生和科研院所等各类培养单位的研究生、军队院校招收的无军籍地方全日制学生,全部纳入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范围。
这十年,我国学生资助已形成投入上以政府资助为主、学校和社会资助为辅,对象上以助困为主、奖优为辅的中国特色学生资助体系,涵盖28个中央政府资助项目,“奖、助、贷、免、勤、补、减”多元政策相结合,有效地实现了保民生、暖民心的目标,为促进教育公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人物简介:
唐文丽,灌阳县文市镇月岭村人,就读于广西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是环境工程专业大二学生。她从小学到大学,都受到国家助学金资助,是教育公平事业上的典型受益者。
■百姓故事
国庆假期,唐文丽和弟弟妹妹三人从学校回到了灌阳,打算多陪陪把自己带大的奶奶,顺便参加姨妈乔迁新居的喜宴。
唐文丽以前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父母从她很小的时候就一直在外地打工。她和弟弟妹妹曾是名副其实的“留守儿童”,靠国家助学金帮助维持学业,心中常怀感恩。
家里曾经只有一间房
在灌阳县文市镇月岭村村口附近,有一个老旧的四合院,里面曾住着几户人家,唐文丽家就是其中一户。这70平方米左右的木屋里,仅有一个客厅和一个房间,房间里放着两张床。这是一个七口人的家,唐文丽住到了15岁。
唐文丽和父母一起过春节的次数寥寥可数。“因为家里没地方住,而春运的路费很贵,那时候又不好住进亲戚家里,所以父母几乎不回来过春节。”
唐文丽说,团圆对于她来说,不是在一年一度的春节,而是父母回到家的时候。而父母回家时,他们也只能借住姨妈家。
说到姨妈,唐文丽感慨万千。姨妈们就是他们的“半个妈”。父母在外工工,唐文丽出生后不久就由姨妈们带着,五岁回到老家的爷爷奶奶身边。弟弟妹妹也是一样的成长轨迹。唐文丽记得,在她初中时,爷爷去世后,奶奶搬去亲戚家住,家里连碗筷都没有,她和弟弟妹妹都是在姨妈或者舅舅家吃饭。“我们年纪小,父母又不在身边,亲戚们就看管着我们,怕我们自己在家出事。”唐文丽说。
如今20岁的唐文丽每次回家还是会去姨妈家吃饭,再回自己家睡觉。每次路过村口的老木屋,她也会去看看那个承载她童年的家。今年国庆假期也不例外,唐文丽和弟弟妹妹又来到了老木屋,只见里面杂物堆砌,布满了蜘蛛网。
唐文丽家中田地很少,父母仅靠种田种地无法养活一大家子人,很早就前往海南打工。但文化程度不高的父母,赚的钱也只能解决一大家子的温饱,没有能力改善生活。
几年前,他们家作为帮扶对象,国家出资一万多元帮助他们盖起了一套小平房,有客厅和一个房间。他们这才搬离老木屋。“仅仅靠国家帮扶也是不行的,父母想办法跟亲戚朋友借了钱建房子,至少让家人有地方住。”唐文丽介绍,经过努力,目前房子加高了,也多了点房间。
国家资助铺平上学路
唐文丽是家中的大姐,弟弟今年18岁,妹妹16岁,弟弟妹妹都是中职学校的学生。“如果没有国家的资助,我们三人很难继续学业。”唐文丽介绍。
唐文丽说,因为上学需要花费,妹妹曾想放弃,多次提出要到外面去打工。得知中职学校也有“希望工程”资助计划,在亲戚们的劝说下,妹妹这才继续学业。
唐文丽介绍,他们三人都是从小学开始得到国家助学资助的。小学每个学期是500元,初中每个学期约1000元,高中每个学期则是1750元。上了大学的唐文丽,在去年和今年仍获得了国家资助。“弟弟妹妹在中职学校的学费可以退一部分。如果没有国家资助,我们三人肯定有人辍学了。”唐文丽说。
唐文丽表示,有了国家政策的资助,缓解了家庭的经济负担,他们才能安心上学,父母在外打工才更加安心。他们努力赚钱,想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房间。
“如果没有国家政策帮扶支持,可能我们现在还是住在老木屋,也不能如愿上学。”唐文丽说,在学校的每一天,她和弟弟妹妹都时刻提醒自己要记得感恩,努力学习,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为了补贴生活费,唐文丽参加了勤工俭学等,利用课余时间努力参加社会实践,减轻家里的负担。
立志努力学习回报社会
近日,记者见到唐文丽时,她正从实验室里走出来,一身休闲的服装让人感受到了这个女孩子的大方得体。
“努力学习,才是我们的出路。”唐文丽说,父母以前没怎么读书,吃了“亏”,现在时时不忘记督促孩子们努力学习。
唐文丽是个懂事的孩子,从小学到初中的成绩都是名列前茅。考上大学后,唐文丽曾是班级干部,当过副班长,是学校社团的积极分子,经常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
今年暑假,唐文丽回到家乡灌阳县文市镇月岭村做志愿者。“大学毕业后,我想去当西部志愿者,去支教两年。”唐文丽表示,自己想去山区帮助那里的孩子们。“我遇到过积极上进的同学,也遇到了很好的老师,更重要的是得到了资助,没有错失上学的机会。所以,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就想着以后也要把‘幸运’带给需要帮助的孩子。”
唐文丽渴望早点参加工作,一方面可以帮助他人,也能获得收入供弟弟妹妹上学,减轻父母的压力。
■数说民生
教育部发布的消息显示,十年来,全国累计资助学生近13亿人次,年资助人次从2012年的近1.2亿人次,增加到2021年的1.5亿人次,实现了资助政策“所有学段、所有学校、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
十年来,全国学生资助金额累计超过2万亿元。其中,财政投入资金累计达1.45万亿元,占资助资金总额的72%。年资助金额从2012年的1322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2668亿元,翻了一番。财政投入资金从2012年的1020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2007亿元,增长97%。
桂林市学生资助情况取得突出成效。数据显示,2021年,教育救助学生199938人次,发放资助资金13157.0612万元。其中学前免保教费资助学生18956人次,发放资助资金1369.5万元,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生活补助资助学生138355人次,发放资助资金7141.5812万元,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资助学生34805人次,发放资助资金3762万元。中职国家助学金资助学生7822人次,发放资助资金883.98万元。
广西师范大学作为地处桂林的广西重点支持建设“国内一流大学”的高校,努力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5年来,学校完善各类奖、助学金管理制度12项,奖励、资助及补贴学生40余万人次,累计金额达1.9亿元。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查看《桂林晚报》报道
地址:广西桂林市育才路15号 广西师范大学 学生工作部(处)邮编:541004 电话:0773-5846411(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