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院(部):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着眼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引导青年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投身绿色发展实践,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大局,结合我校实际,现决定举办2025年C Green“公益助教计划”大学生绿色创新创业大赛,现将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学生工作部(处)
承办单位:环境与资源学院
二、大赛背景
2022年,招商公路推出C Green“公益助教计划”,为师范类高校赋能,支持开展绿色环保类社会实践活动。2023年11月,招商公路联合中国大学生知行促进计划共同发起“C Green碳路者青年共创营”活动,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官方课程为大学生赋能。2024年,招商公路联合知行计划继续举办C Green青年共创营,面向9所师范类高校开展“C Green生态环保教育课程”征集活动,并邀请9所高校领导及师生代表走进招商公路总部,展示9校绿色低碳行动成果,共同探讨、践行青年可持续发展之路。2025年,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政策和国资委对国资央企履行ESG责任的部署要求,招商公路总结C Green项目开展三年的成功经验,正式发布“2025年招商公路C Green公益助教计划”,开展公益捐赠、大学生绿色创新竞赛、青年共创营等活动,为更多青年大学生绿色赋能,打造招商公路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品牌形象,助力高校创新创业发展。
三、大赛简介
我校举办大学生绿色创新创业大赛,重点聚焦循环再利用、生物多样性、节能减排和绿色生活方式等四个主题,以学生组团形式开展大学生绿色创新行动,具体类型包括并不限于:绿色技术开发、绿色产品应用、绿色生活方式、环境宣传、环境教育等。基于各团队开展内容,分别提交项目申报方案、汇报PPT、主题视频,学校根据上述材料邀请专家开展现场展示评选,确定校赛金、银、铜奖项,并推荐金奖团队于2025年10月赴北京参加由招商公路举办的C GREEN“公益助教计划”青 年共创营暨绿色创新创业大赛决赛。
学生以组团形式开展,各项目团队不得超过6人。
四、大赛主题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五、大赛内容详解
鼓励学生围绕以下四大议题,充分利用AI工具、结合AI议题,自行设计并开展绿色创新行动。
议题一:循环再利用
议题详解:全球每年产生超20亿吨垃圾,资源循环利用是破解垃圾围城的关键。循环再利用强调通过资源的再设计、再制造、再使用,延长其生命周期,减少原生资源开采与废弃物排放,是实现“零废弃”目标的重要路径之一。
参考方向:
1.校园废弃物循环设计:如一次性纸杯、塑料包装、旧教材等再利用设计与应用。
2.二手流通平台开发:基于校园场景建立线上线下融合的资源流转平台。
3.再生材料创新应用:探索废弃塑料、玻璃、橡胶等的新型用途(如建筑、艺术、教学材料等)。
4.建立“校园再造工坊”:使用AI识别旧物材质,为再设计(如环保手工、家具翻新、文创产品)提供智能方案。
议题二:生物多样性
议题详解:全球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生态系统修复亟需行动。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稳定性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保护本地物种、恢复生态系统、促进人类与自然共生,是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的核心目标。
参考方向:
1.濒危物种保护倡导:设计公众互动项目(如,展览、装置艺术、自媒体交互界面)广泛提升公众对濒危物种的认知。
2.入侵物种调查与干预方案:就本地外来物种开展调研行动,分析外来物种对当地的影响评估与控制建议。
3.AI校园生物多样性普查计划:联合生物/环保社团组织生态观察日,吸引同学参与打卡记录、提升生物多样性意识。
议题三:节能减排
议题详解:节能减排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路径之一,涉及能源结构优化、能源效率提升、碳排放控制等方面。高校作为典型的“微型城市”,能源消耗与碳足迹具备明显的管理空间。
参考方向:
1.校园碳足迹核算系统:构建碳排放测算模型或工具,用于餐饮、出行等场景。
2.节能行为激励机制设计:如基于数据的能耗排行榜、节能积分换物、绿色寝室评比等。
3.可再生能源微型方案:开发太阳能、风能在校园场景的微型应用模型。
4.智慧能耗管理系统:结合IoT/AI对教室照明、空调、设备用电进行管理优化。
5.校园交通低碳出行方案:如共享骑行优化、绿色通勤倡议、低碳日活动设计等。
议题四:绿色生活方式
议题详解:全球70%碳排放与个人消费相关,需推动行为变革。绿色生活方式是一种追求与环境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涉及消费观念、日常行为、文化认同等维度。该议题旨在通过行为引导与系统设计,提升大学生可持续意识与行动力。
参考方向:
1.绿色消费倡导:如无塑购物、绿色食堂推荐、校园内环保产品推广等。
2.绿色行为挑战赛设计:设置“21天绿色打卡”、“校园环保达人”等活动机制。
3.低碳饮食与健康融合设计:如推广本地食材、植物性饮食、减少食物浪费等。
4.绿色节日或仪式策划:如“地球一小时”校园版本、“绿色毕业季”等活动。
5.绿色生活行为AI引导器:利用AI训练模型,对学生日常行为(如饮食选择、快递包装、出行记录、购物偏好)进行绿色评分与反馈。
六、大赛要求
(一)参赛对象
所有参赛选手应为学校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以组团方式开展。各团队不超过6人,每个参赛队伍指导教师不超过2名,其中1名原则上要求是企业技术人员或交叉学科老师。
(二)作品申报
参赛队伍必须请于9月10日前提交申报方案,含商业计划书(附件1)、ppt、主题视频、相关照片(如有)电子版,以及《承诺书》手写签名扫描件(附件3),发送至:gxnurs@163.com,命名为:“XX学院(部)+2025绿色创新创业大赛材料”,未按时提交者视为自动放弃比赛。报送的材料须为原创且未在校级及以上同类活动中获奖,审核评选后,报送作品的均视为同意学校享有该作品用于宣传、培训等使用权利。
(三)诚信承诺
所有参赛作品成员及指导教师提供身份证号,一旦发现并查实学术不端相关问题,将撤销参赛评选资格,并依法依规处理。
(四)宣传推广
各学院(部)要积极动员学生参加,充分利用学院(部)新媒体传播平台开展项目传播,学校将在指定时间统一收集学院(部)宣传途径。
七、评选安排
(一)学院(部)遴选阶段(7月6日-9月10日):各学院(部)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开展学院(部)遴选及推荐工作,并择优推荐1个团队参加校赛。
(二)校级评选(9月11-30日):邀请专家对遴选申报方案开展校级评选(采用“5+3”时间赛制,即5分钟项目陈述,3分钟评委提问)。评审专家现场打分和点评,评选奖项。
八、奖项设置
原则上评选金奖1个,奖励3000元;银3个,2000元/队;铜奖8个,1000元/队,获得金奖的团队优先推荐参加在北京举办的全国青年共创营主题活动。(具体奖项数量将根据作品收集情况另行通知)
设置优秀指导教师奖若干名,发放荣誉证书。
未尽事宜,请与工赛事工作委员会联系。
联系人:陈老师, 联系电话:0773-3690965。
附件:
学生工作部(处)
环境与资源学院
2025年7月7日
地址:广西桂林市育才路15号 广西师范大学 学生工作部(处)邮编:541004 电话:0773-5846411(传真)